連日來,多地進行的水稻現場測產驗收喜訊頻傳,我省科技人員自主選育的水稻良種配套良法獲得高產,為糧食豐收作出了科技貢獻。9月18日,宜良縣耿家營鄉馬蹄灣創意農業示范區620畝水稻優質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核心示范現場測產傳來喜訊:示范區稻谷平均畝產達804.98公斤,取得了稻谷優質、產量不俗的良好示范效果。
由云南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、云南種業創新研究院、宜良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、宜良縣阿魯龍農業旅游公司、云南金鼎禾樸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實施的該示范,以云南農業大學選育的優質、抗病、廣適、豐產穩產的滇型雜交粳稻品種“滇禾優615”為主栽品種,結合創意農業和綠色“稻+魚”綜合種養進行實施。
近日,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選育的優質香軟米新品種“云秈650”捷報頻傳:9月18日,在云南省農村科技服務中心主持的測產驗收中,祿豐市彩云鎮連片種植的122畝“云秈650”最高畝產801.7公斤,百畝平均畝產674.1公斤;9月15日,由云南省作物學會主持的測產中,個舊市大屯鎮種植的9畝、蒙自市草壩鎮種植的26.5畝“云秈650”實測畝產分別為719.19公斤、829.69公斤。
據介紹,我省生產上大面積種植的同類型優質軟香米品種一般畝產在450公斤左右,優質香軟米新品種“云秈650”在這些區域首次種植即獲得突破性的產量。
9月20日,澄江市龍街街道萬海社區下洋海村1300畝優質香軟米品種“云粳37號”綠色輕簡技術集成示范樣板現場實收測產傳喜訊:示范樣板每畝平均產量854.81公斤,較一般品種畝增收1025.7元。
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等單位承擔云南省重大科技專項“優質粳稻新品種選育及綠色輕簡技術集成”項目,云南省高層次人才培養支持計劃云嶺學者—云南高原優質食味粳米產業化開發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、產業技術領軍人才—優質常規粳稻新品種選育及產業化開發項目,針對我省九大高原湖泊綠色發展的需要,采用水旱輪作、稻豆輪作、稻煙輪作耕作模式,選用“云粳37號”,配套全程機械化、病蟲害綠色防控,實現了優質水稻綠色輕簡高效生產。